2015年4月20日星期一

人生一大享受是什麼?於我而言,不外是一部好電影、一本好書。
上兩個星期看了兩部同題材的電影——《失孤》與《親愛的》。我是先看《失孤》,後經戲友推薦才看了《親愛的》。同是關於孩子被拐帶的題材,不免將兩者比較。
本來看《失孤》,是有點期待看到劉德華的演出,心想這次他是否會有突破。畢竟對於劉天王,我還是有保留的。戲一開始時,對於他那身平凡中年男人不死心找被拐的孩子而滄桑的臉,是有點動容的,畢竟要劉天王變一個平凡男人不容易。他確實是很努力在融入那個角色,可惜的是,劉天王的星味深入民心,身上的那股星氣猶存,說服力不足。加上整部戲故事欠缺張力,尤其是那位被拐男生的演技實在欠奉,看完後我不確定自己到底抓到了什麼,非常落寞及茫然。
反觀《親愛的》裡那位爸爸黃渤卻實實在在的演活了一位平凡爸爸的感覺(不得不否認,黃渤的臉確實很平凡,這也得歸功於選角,選角對了,電影就已勝在起跑點)。他終於忍不住崩潰痛哭那一場戲,真的完完全全看到一個很努力堅強挺住的男人,終於讓心中的痛發洩出來。
孩子被拐被販賣,這社會新聞屢見不鮮。這兩部電影都同時帶出一訊息——無需求,無市場,無拐帶,無販賣。迫切想要孩子的父母,無論你是多麼的愛孩子,有滿滿的愛心,但也絕不應該去黑市買孩子,因為你是在剝奪另一對父母對孩子的愛,你無權那麼對待同是父母的別人,更不應該那樣對孩子。因一己私心,你到底傷害了多少人?你於心何忍?戲裡有一場與拐賣販子的對話特別傳神,他說:拐賣孩子?我從不做這些傷天害理的事,我只拐賣女人。拐賣女人就不傷天害理?他說:若那些女人不是想在我身上貪圖些什麼,我怎麼拐?
我特別喜歡導演陳可辛刻畫被拐孩子重新回到原生家庭,父母與孩子得重新適應原生家庭的煎熬。即使千辛萬苦找回了孩子,卻得面對孩子不認得你,只認得那位養父母,嘴裡一直說要找媽媽的痛苦,那是多麼熬人錐心的痛?
看這部電影,我都忘了到底掉了幾次淚,我覺得這是一部天下父母都必須看的一部電影。
最後,我最想說的是——身為父母,要看顧好孩子,別讓有心人士有機可乘。別人無義務替你看顧孩子,你才是唯一應該負責任的人。一旦失去,想找回實在茫茫人海,大海撈針。


没有评论: